大家都知道,快遞類產品可以分為以下重要節(jié)點:國內攬件-出口報關-國際航班出貨-國外清關-最后一公里的派送。
在海外市場中,“最后一公里”是產品與服務履約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在“最后一公里”配送場景下,快遞行業(yè)還有什么能力空白?
1、不能肯定客戶是否在場
快遞派送時,賣家必須在場,才能親自簽收,特別是一些重要物品時,要由買家驗收。在沒有買家的情況下,快遞需要等待,而且等得太久,很可能會使其它快遞的時間變長,最終導致不良的連鎖反應。
舉例來說,在居民區(qū)和校園內,快遞派送常常會遇到買家不在場,一件包裹要送到的情況難以實現。
2、買家比較分散
所在地區(qū)的買家要相對集中,所以在某一段時間內,快遞人員可以發(fā)送更多的快遞。假如相對比較分散,那么即使所有的客戶都在現場,快遞員的派送時間也會比較長,費用會比較高。
比如,農村地廣人稀,購買頻次也低于城市,快遞如果按照城市邏輯來布局網點和轉運站,投入成本很大,甚至超過了承受范圍,因此很多快遞都不愿意投入。
3、入戶門檻限制
出于安全考慮,一些公司和小區(qū)會禁止快遞人員進入,這時候快遞員不能做到親自送貨。
從整體上看,客戶不確定、客戶相對分散以及入戶門檻有限等三大實際情況,使得快遞人員難以按正式規(guī)則派送。
從國內來看,菜鳥通過將小超市、報亭、物業(yè)發(fā)展成為加盟菜鳥驛站,為用戶提供臨時包裹、代寄快遞等服務來解決這些問題,目前,這樣的菜鳥驛站在全國已有7萬多家。
所以國外的快遞最后一公里,可以參照國內的成熟模式來開發(fā)市場。希望以上分享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