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可避免的會談到耐泡度這個問題,但很多人都是武斷的說:“古樹耐泡,小樹臺地不耐泡”。今天不妨重新認識一下這個問題。
決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樹耐泡,小樹臺地不耐泡”這么簡單,其中的變量非常多。舉個紅碎茶的例子,喝過的人一定知道,這個茶第二次過水的時候就基本沒味道了;為什么?這不是古樹和小樹的問題,而是因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釋放速度非???,和整片茶葉緩慢的釋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了解其中的這些變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與否。
那么,決定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是下面這幾個:
「壹」葉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通常都不耐泡,而一芽兩葉或者三葉耐泡度就要高一些;這是因為葉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釋放越緩慢,皮糙肉厚嘛(這點涉及到揉捻,下面會講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紅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貳」毛茶制作過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葉片細胞壁破損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釋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會相應降低。
「叁」泡茶對耐泡度的影響
這里有三個主要的因素,即: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則越耐泡;②出湯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則越耐泡;③水溫的高低也能決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溫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則越高。
「肆」茶樹的樹齡,及,生態(tài)環(huán)境
這兩個指標是息息相關的,但樹齡并不是決定性因素,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才是決定性因素;所以樹齡的討論,必須是在同等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條件下才有意義,否則就如關公戰(zhàn)秦瓊一般。比如,在同等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樹大根深的古樹自然比臺地茶占有優(yōu)勢。
所謂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經(jīng)過多次沖泡后,其湯色口感沒有太大的變化。
普洱茶確實經(jīng)久耐泡,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為普洱茶所內(nèi)含的物質在起作用。喬木普洱茶樹歷經(jīng)了,數(shù)百上千年的生長,它的葉芽上積攢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在飲用時必然要經(jīng)過很多次的沖泡,才能釋放完畢,這就是我們感覺到的它經(jīng)久耐泡的緣故。
一般來說茶梗影響了茶葉的美觀,于是人們往往忽視了茶梗的優(yōu)點,對茶??偸遣恍家活?,然而,茶梗對茶葉的質量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梗中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香氣物質;茶葉香氣由第一葉至第三葉逐漸下降,而茶梗的香氣最高。
茶葉香氣物質主要在茶梗和嫩葉的主脈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葉,所含物質大部分是水溶性的,在茶葉加工的過程中,香氣從梗中隨水分蒸發(fā)轉移到葉中,這些物質轉移到葉片后,與葉片的有效物質結合,便轉化形成了更高更濃的香味質量。所以有適當?shù)牟韫#拍苤瞥鱿愀呶稘獾牟枞~,而茶梗的長度根據(jù)普洱茶類品種不同而要求不一樣。
因此,討論問題,若在任何變量都不考慮的情況下就妄下結論,未免偏頗。就如這相當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這茶耐泡肯定是古樹,這茶不耐泡肯定是臺地”,如此武斷的下定論,也許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過了。喝茶本就是一個品味的過程,多多體會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