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飲品,無論什么茶葉,都不能存在煙味,而凡染有煙氣味的茶葉,則被看作是一大弊端,或稱為劣變茶、次品茶。
茶葉氣味大致可分為煤煙型、濁煙型、焦煙型、柴煙型。
煤煙型茶是制茶過程煤在爐灶中產(chǎn)生的煙氣侵襲茶葉后,使茶葉感染上一種類似焦油的氣味。用煤作燃料的初制廠,若滾筒式炒干機制造粗陋,筒體扭曲,筒端擋煙圈板不平整、旋轉(zhuǎn)晃動,砌灶安裝時滾筒兩端筒體與爐灶山墻之間及擋煙圈板與灶壁之間間隙過大,致使爐堂內(nèi)的黑煙從縫隙竄出爐外,被轉(zhuǎn)動的滾筒從具有吸風作用的進葉一端筒口帶入筒內(nèi),污染茶胚。中小型烘干機,使用時間較長后,容易燒裂爐管或穿孔漏煙,爐堂內(nèi)的煙塵便從這些孔隙處被鼓風機抽引,通過熱風管道進入烘箱,污染在烘的茶葉,便會產(chǎn)生煤煙味。防止茶葉染上煤煙氣味的有效辦法,一是滾筒式炒干機在出廠前須按規(guī)定,嚴格校正筒身和擋煙圈板,制茶廠對旋轉(zhuǎn)晃動的滾筒炒干機,可通過松緊兩端軸條螺絲自行校正,要保證機體同心;砌爐灶時,盡量縮小兩端筒壁和擋煙圈板與灶身間的間隙,合理布設滾筒上方灶腔聚煙室的出煙孔,達到聚熱保濕和排煙暢通,做好干躁作業(yè)的維護(包括爐灶維修)。
濁煙型此種茶煙氣味,有似殘飯的發(fā)酵氣,既悶濁,又略帶煙焦香。泡出茶后,茶湯中一般多有黑色懸浮物。其產(chǎn)生的原因系由殺青葉和揉捻葉等濕胚被擠出的茶汁,粘附于炒茶鍋(滾筒)壁和烘干機百頁片上,時間一長便結(jié)成一層較厚的焦黑鍋巴(茶垢)。這茶垢帶有鐵腥、悶濁、焦煙、酵變等特殊氣味。茶垢脫落后裹入在制品中。便污染成茶,產(chǎn)生濁煙味,克服辦法是定期清掃茶機,除去茶垢。
焦煙型茶葉在加熱過程中,不論是炒(滾)干或烘干,也不論是局部或整體,若火工過高,茶葉失水過快,輕者形成“高火”,重者變“焦”,特別嚴重者生“煙”。評茶時,常以“煙焦氣”、“煙焦味”稱之。這類茶產(chǎn)生的原因往往是片面圖快或缺乏制茶經(jīng)驗,對干燥作業(yè)的火工掌握過高,克服辦法是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加強技術培訓,熟煉掌握制茶技術。
柴煙型以柴作制茶燃料,燃燒時,特別是不完全燃燒時產(chǎn)生的濃煙,污染了茶葉,便產(chǎn)生柴煙氣味,這類茶多出自偏遠山區(qū),小型手工做茶的地方,克服辦法是打好爐灶,防止漏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