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李細菌性穿孔病細菌性穿孔病為核果類常見病害,對于歐李主要侵染葉片。
癥狀:
葉片發(fā)病時初為水漬狀小斑點,擴大后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褐色或黑色斑點,以后病斑干枯,邊緣發(fā)生一圈裂紋,易脫落,形成圓形或不規(guī)則小孔,嚴重時造成早期落葉,影響樹勢。枝梢受侵然后皮部出現潰瘍斑,最后樹皮開裂,常成為流膠病的病因。
病源與侵染特點:
歐李細菌性穿孔病病源屬甘藍黑腐黃單胞桿菌穿孔至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屬細菌性病害。病原菌在枝條皮層組織內越冬,翌年春隨著氣溫的回升和組織內糖分的增加,潛伏的細菌開始活動,形成春季潰瘍病斑,為主要初侵染源。展葉后病菌從從染病組織內逸出,借風雨和昆蟲傳播,經葉片氣孔與枝條的芽痕或皮孔侵入。葉片一般于5月間發(fā)病,夏季干旱時病勢進展緩慢,至秋季多雨時又發(fā)生后期侵染。潛伏期因氣溫高低和樹勢強弱而有所不同。適溫25~26℃的情況下10天后發(fā)病率為100%,樹勢強時其潛育期可達40天。
防治辦法:
休眠期清除枯枝病葉深埋或燒毀,以減少越冬菌源。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減少氮肥施用,保持合理的密度,作好排水工作,有利于減輕病害。
發(fā)病前噴5度石硫合劑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發(fā)芽一個月后正為發(fā)病初期,每隔10~15天噴一次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新植霉素3000倍或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或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共噴2~3次可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