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實病的病原菌主要來自樹上不脫落的病果或地上病果。在夏秋間,果實開始形成時,由氣流傳播的擔孢子接觸果實,隨后萌發(fā)侵入,由于果皮幼嫩,孢子萌發(fā)的芽管可以直接進入寄主組織內(nèi)發(fā)育繁殖,刺激細胞增生,使果實腫大。在廣州的樟樹果實每年9月開始發(fā)病,11月果實內(nèi)出現(xiàn)白色粉層,12月中旬呈橄欖綠色,第二年2月變褐黃色。多數(shù)病果受風吹雨打,掉到地上,少數(shù)懸掛于樹上,便成為粉實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
1.采收果實時徹底打落懸掛于樹上的病果,并清除地下病果,集中深埋或燒毀。
2.果實形成時噴27%高脂膜100~150倍液保護;發(fā)病期間可噴灑75%十三嗎啉乳油1000~1500倍液。
樟樹粉實病主要分布于廣西、湖南、廣東等地。除為害樟樹外,還侵染肉桂和陰香的果實,樟樹的果實發(fā)病率常達30-80%,而肉桂則在5-20%之間,對采種繁殖造成很大的影響。
樟樹果實受害后,初生黃色小點,逐漸擴大并突起。初為痂狀,后成瘤狀,終至全果腫大,呈球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約1.5-1.8厘米;陰香病果比樟樹病果更大,直徑約2.0-2.5厘米。病果的表面初為灰白色,剝開可見一白色粉層;后期變?yōu)橐焕跎耐鈿?,外殼破裂后可見大量黃褐色粉狀物,此即為粉實病的病原菌。
樟樹粉實病(exobasidiumsawadae,異名為glomerulariacinnamomisawadae)是由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外擔子菌目、外擔子菌科、外擔子菌屬的樟外擔子菌侵染引起的。擔子從寄主表皮細胞間長出,棍棒狀,頂端稍圓,大小14-16×6-7微米。在擔子上長出擔子孢子4-8個,無色或淡綠色、光滑、無隔、長橢圓形至倒卵形,大小8.3-16.6×5.5-10.0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