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茶及飲茶習俗
道家清靜淡泊、自然無為的思想,與茶的清和淡靜的自然屬性極其吻合。中國的飲茶始于古巴蜀,而巴蜀也是道教的誕生地。道教徒很早就接觸到茶,并在實踐中視茶為成道的“仙藥”。道教徒煉丹服藥,以求脫胎換骨、羽化成仙,于是茶成為道教徒的首選之藥。在茶從食用、藥用向飲用的轉(zhuǎn)變中,道教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壺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把茶與道教最高目標羽化登仙直截了當?shù)芈?lián)系了起來。南朝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在藥書《雜錄》記:“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丹丘子、黃山君是傳說中的漢代神仙人物,飲茶使人“輕身換骨”,可滿足道教對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
西晉道士王浮《神異記》:“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曰:‘予丹邱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余,乞相遺也。’”丹邱(丘)子向虞洪乞茶。
道教徒崇尚飲茶,其對飲茶功效的宣揚,提高了茶的地位,加強了飲茶習俗的傳播。正是通過兩晉南北朝時期道士、方士對飲茶的宣揚,促進了飲茶的廣泛傳播和飲茶習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