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介紹
拉祜族(圖1),人口有41.1萬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臨滄地區(qū)和思茅地區(qū)的瀾滄江以西一帶。拉祜族先民屬于古代羌人系統(tǒng),在公元3世紀居住在洱海周圍,10世紀后不斷向南遷徙,形成現(xiàn)今的聚居區(qū)。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族語支。拉祜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火把節(jié)”,也流行漢族或傣族的節(jié)日。
拉祜族清代以后史籍稱之為“倮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瀾滄地區(qū)和雙江、孟連等縣,其余散居在云南省的思茅、臨滄等地。在拉祜語中,“拉”是捕獲猛虎,“祜”是大家分食的意思,因此,獵猛虎共享是拉祜人對自己的稱呼。飲烤茶就是拉祜族古老而傳統(tǒng)的一種飲茶方式。方法是將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熱,然后放入茶葉,邊抖動邊烘烤,至茶色焦黃時,沖入沸水,去浮沫,再倒入開水,試嘗濃度適中,即可倒出飲用。這種茶味濃,飲后消除疲勞,精神大振。
拉祜族烤茶
在拉祜語中稱“臘所奪”。飲烤茶,通常分四道程序進行:
1、裝茶抖烤。先用一只小陶罐,放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熱,然后放上適量茶葉抖烤,使茶受熱均勻,待茶葉葉色轉(zhuǎn)黃,并發(fā)出焦糖香為止。
2、沏茶去沫。用沸水沖滿裝茶的小陶罐,隨即撇去上部浮沫,再注滿清水,煮沸3~5分鐘待飲。然后倒出少許,根據(jù)濃淡,決定是否另加開水。
3、傾茶敬客。就是將在罐內(nèi)烤好的茶水傾入茶碗,奉茶敬客。
4、喝茶啜味。拉祜族兄弟認為,烤茶香氣足,焦香味濃,能振精神,才是上等好茶。因此,拉祜族喝烤茶,總喜歡喝熱茶。
拉祜族竹筒茶
拉祜族竹筒茶,流行于云南拉祜族居住地區(qū)。
制作方法如下:先將鮮竹砍下,制成一頭有節(jié)的竹筒,洗凈內(nèi)部,再將新鮮茶葉裝入,烘烤,茶葉遇熱變軟,水分蒸發(fā),體積縮小,邊烤邊用木棒舂緊再加鮮葉,至壓緊填滿為止,用木塞塞好,放在火塘上烘烤,待竹筒表面起泡流黃油為止。烤竹的香氣滲入茶葉,使茶帶竹香。用時,取少量放入碗中,沖入沸水,即可飲用。竹筒茶久貯不變味,便于攜帶貯存。
拉祜族在田間勞動或進原始森林打獵時,常常帶上制好的竹筒茶。在休息時,他們砍上一節(jié)甜竹,上部削尖,灌入泉水在火上燒開,然后放入竹筒茶再燒沸數(shù)分鐘,待竹筒稍涼后慢慢品飲。邊吃野餐,邊飲竹筒茶,別有一番情趣。飲用竹筒茶,既解渴,又去乏,令人神清目爽而舒坦。居住在云南勐海一帶的拉祜族,制作竹筒茶又有一種方法:他們在春季采摘鮮嫩的一芽兩葉,經(jīng)曬青后放入小飯甑里,甑子底層鋪有厚度6~7厘米浸透了水的糯米,上面再墊一塊紗布,上放毛茶。約蒸15分鐘,待茶葉軟化并充分吸收糯米香氣后倒出,再經(jīng)過充分揉捻,把茶葉裝人洗凈的竹筒里,封口后放在離炭火高約40厘米的烘茶架上,以文火徐徐烘烤,約5分鐘翻動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綠色變?yōu)榻裹S色,筒內(nèi)茶葉全部烤干時,劈開竹筒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