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葉別名竹麥冬、長竹葉、山雞米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葉是常用的中藥材,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煩躁,對于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民間多用其莖葉制作夏日消暑的涼茶飲用。日常有人亦誤將鴨趾草科植物白花紫露草稱作淡竹葉,其實二者性狀相差甚遠。淡竹葉形若袖竹,姿態(tài)淡雅,生性健壯,栽培簡單,除可藥可食外,還可用作園林造景、庭院點綴、室內(nèi)觀賞,亦有人用其制作插花、干花等。
淡竹葉主產(chǎn)于長江流域至南部各省區(qū),多生于丘陵、山坡、谷地、林下等較陰濕處。其株高40厘米至90厘米,莖呈圓柱形,有節(jié),表面淡黃綠色,斷面中空。葉鞘開裂。葉片披針形,有的皺縮卷曲,長5厘米至20厘米,寬1厘米至3.5厘米,表面淺綠或黃綠色。須根黃白色,具紡錘狀塊根。圓錐花序,小穗條狀披針形,分枝稀疏?;ㄆ?月至9月,穎果成熟期10月。
淡竹葉多為野生,少見栽培。人工繁殖籽播、分株皆可。籽播可于秋季果成熟時進行采集,以肥沃疏松的壤土或田園土作苗床,隨采隨播即可。分株可在3月至5月份于野外采集挖取,進行分栽培育。分栽時要盡量保證每苗均具有較多的根系,剪去根部3厘米至5厘米以上的全部枝葉,以田園土栽種。盆栽觀賞不宜分株,應(yīng)選擇根系發(fā)達、萌蘗旺盛的植株。栽時要使根部向四面舒展,栽后遮陰,保持土壤濕潤,一般15天左右即可重新萌發(fā)。 中國,
淡竹葉耐貧瘠,喜溫暖濕潤,耐陰亦稍耐陽,在陽光過強的環(huán)境中,則生長不良,常表現(xiàn)為植株低矮、分蘗力降低、葉色發(fā)干偏黃等,觀賞價值降低。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黃壤土、菜園土為宜。地植可選擇通風好、無直射光的林中樹下等遮陰處。盆栽可置于室內(nèi)或陽光直射不到的陽臺等處擺放。淡竹葉生長旺盛、分蘗力強,地植除藥用等特殊需要外,株距最好不低于25厘米至30厘米,盆栽以每盆一叢為好。淡竹葉雖生性粗放,但合理的水肥管理會使其生長迅速、枝繁葉茂。在其新葉萌發(fā)時及開花期前后,可適量追施1次至2次較淡的腐熟餅肥水,地栽植株也可用淡尿素水灌根1次至2次。
淡竹葉也可水培觀賞,其方法是:選擇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的植株,修剪去部分過長、過密及受損的老根,以利于根系的再生,提早萌發(fā)新的根系。將修剪后的根部在3克/升至5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小時至2小時。然后,將根部舒展,置于不透水的玻璃、陶瓷或塑料等器皿中,以陶粒、石子或小卵石等充填固定,加水以部分根系露出水面為宜。置于室內(nèi)光線明亮處。新栽培的植株在新根及新葉長出前可每兩天換一次水,正常養(yǎng)護一般春季10天至15天,夏季7天至10天換一次水,平時要及時添水。換水時應(yīng)適量添加水培植物專用營養(yǎng)液,以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觀賞價值。 ,
淡竹葉的主要病蟲害有:
①禾本科植物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在葉鞘、莖稈、穗部也能發(fā)生。可選用20%粉銹寧2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②地栽的植株易遭蝗蟲危害莖葉,可用40%菊殺乳油2000倍至3000倍液進行噴灑滅蟲。需注意的是:觀賞栽培的植株可選用低毒無殘留的化學藥品進行病蟲害防治,藥用栽培為確保食用的安全性,應(yīng)盡量避免使用。